跳到主要內容

騎單車的踏頻: 這是什麼以及如何改進?

騎單車的踏頻定義為您以給定速度完成的每分鐘踏頻或稱轉數,英文是 RPM (Revolutions per Minute)。您在單車上產生的功率產生方式是扭矩 (施加在腳踏上的力) x 角速度 (或您的踩踏速度)。根據這個公式,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增加或減少您的騎行踏頻會直接影響您在單車上產生的功率。雖然許多單車手的目標會集中於實現閾值功率 (FTP) 的提升,但是通過專注於改進踏頻,也是可以提高在單車上的表現。

跑步和游泳是一種形式和效率不佳的運動,只要動作一放慢,就會迅速在表現中顯現出來。另一方面,騎單車對這方面會較寬容,即使踩踏形式不佳,也可以讓人們看起來騎得不錯。當您觀看精英單車手時,他們平穩的踩踏,看起來似乎毫不費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們多年來在鞍座上發展起來的神經肌肉協調能力,以及對提高踏頻的細節關注。

通過在給定的功率下增加您的騎車踏頻,會在您的腳踏上產生更少的力,從而減少肌肉拉傷。當您減少肌肉拉傷時,這卻反過來會增加您疲勞的時間。以 30-40 RPM的踏頻去進行 FTP 130%的騎行,大多數人會發現很難,甚至不可能保持 90 秒以上的時間 (有些人甚至可能沒有達到!) 另一方面,如果您嘗試以相同的百分比踩踏,但在130-140 RPM時,大多數單車手也很難保持超過2分鐘,因為這種高踏頻踩踏會帶來很高的心血管壓力。為什麼? 這是由於在較高的踏頻下效率降低而發生的。事實上,大多數單車手將踩踏的能量轉化為動力的效率只有23%左右。那麼您怎麼能改進? 練習,練習,再練習!

神經肌肉協調和共同收縮
為了產生平穩、流暢的運動,需要許多不同系統完全同步,以便彼此和諧地溝通。您可以將其視為一個管弦樂隊,其中許多不同的樂器同時演奏以產生有凝聚力的音樂。這不是靠運氣,而是靠神經肌肉協調。起初,聲音有點笨拙和不連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練習,它變成了一種簡潔的聲音。當您的身體執行高踏頻的工作時,您的身體會不同步和有節奏地傳達相關肌肉的收縮和放鬆。這種神經肌肉交流的增加是由於共同收縮。共同收縮涉及圍繞關節的兩組肌肉:屈肌和伸肌,以及它們的同時激活 (試圖縮短)。共同收縮的一個例子是同時彎曲您的二頭肌 (肘屈肌)和三頭肌 (肘伸肌)。兩塊肌肉都在收縮,但下臂不動。

我們可以將其與單車踩踏行程聯繫起來。踩踏整圈時,您的肌肉並不是獨立工作的。包括股四頭肌 (股外側肌和內側肌、股直肌)和膕繩肌 (長和短頭的股二)、半腱肌和半膜肌在內的腿部肌肉都協同工作以產生平滑的運動。如果他們獨立工作,您的動作會變得非常僵硬和生澀。當股四頭肌拉長並向腳踏施加力時,您的膕繩肌會縮短並產生抵抗該力的拉動。

為什麼這很重要?
如果您可以改善騎車的神經肌肉協調能力,那麼您就可以騎得更快更久。在訓練中經常結合踏頻訓練可以改善您的神經肌肉協調能力。這種協調性的增加將提高您在所有範圍內的功率,而不僅僅是最大爆發力。沒有人會因為騎得效率低而騎得更快。

提高單車踏頻的訓練課程參考

想要在您自己的訓練中加入一些踏頻練習? 嘗試以下一些方法:


60分鐘訓練 (1)

30秒的踏頻構建;恢復 1分鐘

45 秒的踏頻保持在100% FTP (您可以保持的最高節奏);恢復 1分鐘

60秒單腿

60秒恢復

60秒單腿每輪之間有 7分鐘的恢復慢踩

60分鐘訓練 (2)


3 x 20 秒的踏頻構建

每次之間有 3 分鐘的恢復時間

5 x 60 秒 110-130rpm 踏頻保持速度

兩輪訓練之間有 4-5分鐘的恢復時間

通過定期訓練您的騎行踏頻,您將成為一個更有效率、更快、更強壯的單車手。您將可以減少疲勞,能夠騎得更快更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知道自己跟環法冠軍實力的差距?

你有沒有想過 自己跟 環法冠軍實力的差距?比拼速度?踏頻還是心率?相信你跟環法冠軍都可以達到 180 次 / 分鐘的心率,但這足以反映實力?有沒有更實際而準確的參考?有!就是功率 (Power) 。 相信大家都聽過 功率 (Power) ,到底這是什麼?這是讓你能夠有更大力量的東要?可以說是,如果你懂得運用。今次跟大家簡單介紹使用功率計時,最先應該知道的參考數據,就是 FTP (Function Threshold Power ,功能閾值功值 ) 。 FTP (Function Threshold Power ,功能閾值功值 ) 代表的是你在 1 小時內可以穩定輸出最高的平均功率」。如果你的運動強度超過 FTP ,那你的體力下降會比較快;如強度低於 FTP ,你的運動時間可以持續得比較久。基本上,有了這個 參考數據, 就很容易安排訓練強度,而也是使用功率計的一大優勢。 FTP 的測試方法可以是騎 1 小時單車, 所得出的平均功率即為 FTP ,這是 FTP 測試的黃金標準。不過現在除了騎行台,想找一個能夠持續騎 1 小時的地方也是很不容易,而且在 1 小時的節奏控制方面也相對較難,所以 《 Training and Racing With a Power Meter 》一書提供了簡易、也是很受歡迎的測試方法: 20 分鐘的平均功率 X 0.95 = FTP 這意謂著用 20 分鐘的平均功率來“推估” 1 小時的平均功率, X 0.95 是“假設”隨著時間拉長,你的運動能力會衰退 5% 。然而得出的結果仍要再計算騎手的體重,例如同樣騎出 200w , 100kg 和 50kg 體重的騎手,反映出的能力也不一樣。 FTP 很重要,但你有目標了嗎? FTP 代表你的體能,不是變好就是變差,因此建議大家可以每 12 星期左右做一次測試,用來追蹤體能的情況。知道 FTP 後,這只是功率訓練的起點,這個參考數據可以協助教練更容易制定訓練計劃,幫助你的提升。 不過, 這些數值從來都不是終點,它是幫助我們通往目標的工具,所以大家心中對於單車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目標因人而異,它可能是不停腳騎上大帽山,完成一場比賽等。 最後,請記住 這些都是你單車生涯中的目標並非終點,你可以當成測驗或考試,去提醒...

誠功教室 - 功率用語 (下)

承接 上一篇文章 ,本篇文章中,我將會為大家繼續介紹更多的功率用語,包括功率資料圖表 (Power Profile)、訓練區間 (Training Zone)的定義、狀態管理圖 (PMC)、長期體能 (CTL)、短期疲勞 (ATL)以及訓練壓力平衡 (TSB)等。 在今篇開始之前,假定大家已是做過功能閾值功率 (FTP)測試,另外有其他測試也可以一一在下一篇如何開始功率訓練再分享。 功率資料圖表 (Power Profile) 構建功率資料圖表,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每位騎手他們的個人能力。因為每位騎手都會有其優勢和限制因素,總不能所有人都吃同樣的「大鑊飯」。 可以比較上圖兩位騎手的功率資料圖表,他們在各個特定時間的表現都有所不同。 診斷和處方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賽事/活動的體能需求。雖然很多時候,賽事/活動的「類型」都很相似,但是每一場都會因其時間和地型等條件而有不同的獨特性,因此對騎手的體能需求也可透過功率資料圖表中特定時間的生理表現中表達出來。例如某些賽事/活動對於長時間維持穩定高功率的能力有很高要求,那麼這個就有與 LT/ FTP直接相關;繞圈賽需要經常高低功率變速,那麼就跟氧能力有關。 訓練區間 (Training Zone) 當我們完成首個功能閾值功率 (FTP)測試後,那就可以建立準確的訓練區間,並開始功率訓練,針對特定時間範圍和目標強度去「開功」。 另外,我們在訓練區間中,還有更個人化的 iLevels,但今天就先不談這個,因為畢竟這篇文章是專為對功率訓練的入門車友而設,所以從淺入深吧。 狀態管理圖 (PMC) PMC的全寫是 Performance Manager Chart,顧名思義是一個查看騎手表現的圖表,可以追踪到騎手的體能、疲勞和狀態情況。 PMC圖的幾個主要作用: 定義最佳的長期訓練負荷 找出可能導致疾病或過度訓練的時期 找出「訓練停滯」的時期 確保以理性方式應用漸進訓練的原理 逐漸減少訓練量為特定比賽/活動達到峰值 雖然 PMC圖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但是要了解 PMC的話,您需要了解當中的長期體能 (CTL),短期疲勞 (ATL)和訓練壓力平衡 (TSB)。 長期體能 (CTL) 長期體能 (CTL)...

#鄭澤誠教練 - 單車小知識# 單車爬坡技巧分享 - (上)

#鄭澤誠教練 - 單車小知識# 單車爬坡技巧分享 - (上) 單車爬坡,尤其是爬長坡、陡坡,看似艱巨,實際上掌握了技巧,並不難。 很多車友情願連續騎100公里的平路,也不願意上幾公里的坡。後來認真研究了一下技巧,稍加練習,上坡已經不是難事了。 大家可以記著這口訣:「精神的力量、自然放鬆、及時變速、保持節奏、變換姿勢、注意路線。」 精神的力量 面對長長的陡坡,不要怕,一怕就註定失敗。相信自己,一定能輕易到達山頂。想像一下突破極限,到達山頂的痛快;想像一下上坡過程中是多麼的輕鬆。這就是精神意志的力量,在面對挑戰的時候可以獲得數倍的動力。 在爬坡過程中,運用想像力,看著前面的一些參照物 (一棵樹,一座路燈,一塊大石,一個彎道),想像自己和參照物之間有一根繩子,這跟繩子正拉著自己往上。 自然放鬆 這是單車運動的基本技巧,任何時候都要讓自己保持自然放鬆的狀態。平路的時候,自然放鬆,自然地踩踏;爬坡的時候也要自然放鬆,緊張只會讓自己額外消耗更多的體力。雙手不要緊握車把,這樣不利於吸收前輪的震動,手掌很容易感覺酸痛。緊張的時候,很自然地會屏住呼吸,會打亂踩踏的節奏。爬坡的時候,告訴自己,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讓自己臉帶微笑。跟周圍的人打打招呼,也會讓自己感覺輕鬆。 及時變速 上坡的時候,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齒比。怎樣才是適合自己的齒比呢?這個因人而異,自己要多練,多摸索。按照我們在平路的時候,踩踏的頻率 (轉數)大概是90-120轉/分鐘。平路的時候,調整傳動比,能長時間保持這個踩踏速率,速度比較快而又感覺輕鬆,這個齒輪比就是適合自己的比率。爬坡的時候,踩踏頻率(轉數)一般是60-80轉/分鐘。及時調整齒比,讓自己不會感覺太辛苦,又能保持一定的速度,這樣就是適合自己的齒比。上坡時若齒比太低,而為了獲得上坡的動力,不得不重踩,這樣非常費力,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很快就沒力氣了。 保持節奏 前面講的踩踏頻率是一個節奏,還有呼吸的節奏。呼吸的頻率和踩踏的頻率同步,當然不是一比一的同步,誰都不可能一分鐘呼吸60次。到底踩踏多少次呼吸一次,這個也是因人而異,因身體素質而異,多練習才能掌握。呼吸的時候用被動吸氣方式。方法是:用力把氣呼出,然後被動地吸氣。其實這種呼吸方式就是氣功、瑜伽、催眠的呼吸方式,道理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