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仁王輪道完成走行會


可能大家都聽說過「開車太快,走路太慢,只有騎單車才能留住人生的美景。」,所以我跟鄭太都是經常帶著自己的單車到不同的地方騎車和觀光。今天我跟鄭太來到位於日本九州大分縣的東北部的國東半島,參加一個名為「仁王輪道完成走行會」的活動。談到「仁王輪道」,相信大家跟我們會有同一疑問,為什麼名字稱為仁王,會否跟帝王之類有關?

照片:Tomohide TANI
「仁王輪道」名稱的由來 國東半島是由突出在瀨戶內海的周防灘和伊予灘之間、以海拔 721 米高的兩子山爲中心的大型圓錐火山所形成的。關東半島的4個市鎮包括豊後⾼⽥市、国東市、杵築市和⽇出町。國東半島是道教和佛教研究的發源地,國東半島有很多神社寺廟等古跡,有超過 1300年以上的歷史,散佈在半島上的石造仁王像 (守護神)加起來超過一百座,騎行路的名稱來源也是跟這個有關。 

今年「仁王輪道」的單車路線落成,提供多達九條不同難度和距離的路線 (官方網站:http://kunisakicycle.jp ),讓騎友們能充分體驗半島內的豐富自然和歷史文化、溫泉。這邊的地形較多起伏,從山丘向谷地、海岸線延伸,讓新手到經驗老手都能獲得享受。 九條路線如下:



出發
從香港前往國東半島算是挺方便,只需選乘香港到福岡機場的航班 (飛行時間約 3小時),並在福岡機場轉用陸上交通工具 (很多人會租用汽車),便可抵達國東半島。 


住宿
由於國東半島不算十分熱門的旅遊旺區,所以住宿方面建議大家可以預先在網上預訂,以便於大家的行程安排。




 「仁王輪道」的九條不同路線: 「仁王輪道完成走行會」的活動 3月2日舉辦的騎行活動,參加者來自大分縣內外的約 30名騎手,當然包括前環法車手今中大介、前日本國家隊的山地車選手⼭⽥⼤五郎以及我們鄭氏夫婦。活動的開幕儀式在豐後高田市金谷町的中央公園舉行。接著我們從從昭和小鎮出發,在沿213號國道的海岸線環遊線路騎行約 90公里,抵達了終點日出町中央公民館。 

照片:Kairi ISHIKAWA

路線:昭和の町中央公園-真⽟海岸-粟嶋公園ー粟嶋社-Kunisaki Hanto Kunimi 青年旅館-熊⽑地區-奈良原海岸-国東市街地⼊り-道の駅くにさき-武蔵町⼊り口道の駅むさし、住吉浜エリ-杵築橋詰公園-日出町中央公民館



真⽟海岸
被票選為日本百大夕陽,可以觀賞到夕陽的海岸,是大分縣內唯一可以觀賞到夕陽消失於水平線的海岸。紅色閃爍的水面搭配退潮的海灘所形成的夢幻般景色,被選定為「日本的夕陽百選」之一。附近有可以吃到豐後高田蕎麥麵的CAFÉ 以及活躍於全球的「TEAMLAB」的電子藝術畫廊。 

照片:Kairi ISHIKAWA


粟嶋公園
粟嶋公園內有一個象徵永恆之愛的紀念碑「結」,以及象徵著結緣之意的心型掛鎖「緣」,所以這裡有很多情侶們喜愛到這裡約會。公園內有一小路通往供奉戀愛之神的「粟嶋社」,神社前的海面上浮現著一塊愛心型的岩石。傳說只要將許願石投進這塊愛心岩上的凹洞裡,許下的心願便會實現。



活動日午餐的地方是ユースホステル国見 (Kunisaki Hanto Kunimi Youth Hostel)




熊⽑地区 

從羽田海岸到奈良原海岸,大家騎車時可以感受一下舒適的海風:

Photo: 仁王輪道事務局
活動給我們準備的草莓大福,非常好吃

Photo: Kairi ISHIKAWA
国東市街地⼊り⼝


照片:Kairi ISHIKAWA

國東市的名產是在全國捕撈量排名前列的太刀魚。清淡的白身魚肉,並搭配恰到好處的油脂,以及柔軟的口感和深厚的味道,特別是在當地品嘗的鮮度更是格外不同。

杵築橋詰公園
從照片中看到白色三層高的是杵築城,據說為是日本最小的城堡。杵築城位于大分縣杵築市東面臨守江灣的30多米的高臺上。相傳該城是1394年武將木付賴直修築的。現存的3層建築天守閣(位于城堡中心的主建築城樓)是1970年復原的。

照片:Kairi ISHIKAWA
照片:仁王輪道事務局
騎行路「仁王輪道」的名稱,是由於散佈在半島上的仁王石像,蘊含了讓奮勇前行的騎手身姿紮下根來的願望。




仁王輪道完成走行會順利舉行!


翌日早上我們到當地一些景點進行拍攝,惡劣的天氣為我們拍攝增加了不少難度。我們在「仁王輪道」的另一條進階路線上進行試騎及拍攝,作宣傳單車旅遊之用。



我們在狂風暴雨中從平地出發一直往上爬,終點是山上的両子寺,距離約 40km,拍攝全程我的雙手一直發抖,幸好最後都順利拍攝完成。




We ride for FRIENDSHIPS!
經過這次的單車旅遊,我和鄭太都很喜歡大分國東這個地方。
國東是一個適合單車旅遊及喜愛大自然的車友們,有著各種美食、不同特色的天然温泉、美景等,而整個旅程最重要是了解當地文化及認識各位新朋友。


多謝您們的邀請及款待,期待下次再見!

各位如對單車旅遊有興趣或查詢歡迎跟我們一起交流意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知道自己跟環法冠軍實力的差距?

你有沒有想過 自己跟 環法冠軍實力的差距?比拼速度?踏頻還是心率?相信你跟環法冠軍都可以達到 180 次 / 分鐘的心率,但這足以反映實力?有沒有更實際而準確的參考?有!就是功率 (Power) 。 相信大家都聽過 功率 (Power) ,到底這是什麼?這是讓你能夠有更大力量的東要?可以說是,如果你懂得運用。今次跟大家簡單介紹使用功率計時,最先應該知道的參考數據,就是 FTP (Function Threshold Power ,功能閾值功值 ) 。 FTP (Function Threshold Power ,功能閾值功值 ) 代表的是你在 1 小時內可以穩定輸出最高的平均功率」。如果你的運動強度超過 FTP ,那你的體力下降會比較快;如強度低於 FTP ,你的運動時間可以持續得比較久。基本上,有了這個 參考數據, 就很容易安排訓練強度,而也是使用功率計的一大優勢。 FTP 的測試方法可以是騎 1 小時單車, 所得出的平均功率即為 FTP ,這是 FTP 測試的黃金標準。不過現在除了騎行台,想找一個能夠持續騎 1 小時的地方也是很不容易,而且在 1 小時的節奏控制方面也相對較難,所以 《 Training and Racing With a Power Meter 》一書提供了簡易、也是很受歡迎的測試方法: 20 分鐘的平均功率 X 0.95 = FTP 這意謂著用 20 分鐘的平均功率來“推估” 1 小時的平均功率, X 0.95 是“假設”隨著時間拉長,你的運動能力會衰退 5% 。然而得出的結果仍要再計算騎手的體重,例如同樣騎出 200w , 100kg 和 50kg 體重的騎手,反映出的能力也不一樣。 FTP 很重要,但你有目標了嗎? FTP 代表你的體能,不是變好就是變差,因此建議大家可以每 12 星期左右做一次測試,用來追蹤體能的情況。知道 FTP 後,這只是功率訓練的起點,這個參考數據可以協助教練更容易制定訓練計劃,幫助你的提升。 不過, 這些數值從來都不是終點,它是幫助我們通往目標的工具,所以大家心中對於單車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目標因人而異,它可能是不停腳騎上大帽山,完成一場比賽等。 最後,請記住 這些都是你單車生涯中的目標並非終點,你可以當成測驗或考試,去提醒...

誠功教室 - 功率用語 (下)

承接 上一篇文章 ,本篇文章中,我將會為大家繼續介紹更多的功率用語,包括功率資料圖表 (Power Profile)、訓練區間 (Training Zone)的定義、狀態管理圖 (PMC)、長期體能 (CTL)、短期疲勞 (ATL)以及訓練壓力平衡 (TSB)等。 在今篇開始之前,假定大家已是做過功能閾值功率 (FTP)測試,另外有其他測試也可以一一在下一篇如何開始功率訓練再分享。 功率資料圖表 (Power Profile) 構建功率資料圖表,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每位騎手他們的個人能力。因為每位騎手都會有其優勢和限制因素,總不能所有人都吃同樣的「大鑊飯」。 可以比較上圖兩位騎手的功率資料圖表,他們在各個特定時間的表現都有所不同。 診斷和處方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賽事/活動的體能需求。雖然很多時候,賽事/活動的「類型」都很相似,但是每一場都會因其時間和地型等條件而有不同的獨特性,因此對騎手的體能需求也可透過功率資料圖表中特定時間的生理表現中表達出來。例如某些賽事/活動對於長時間維持穩定高功率的能力有很高要求,那麼這個就有與 LT/ FTP直接相關;繞圈賽需要經常高低功率變速,那麼就跟氧能力有關。 訓練區間 (Training Zone) 當我們完成首個功能閾值功率 (FTP)測試後,那就可以建立準確的訓練區間,並開始功率訓練,針對特定時間範圍和目標強度去「開功」。 另外,我們在訓練區間中,還有更個人化的 iLevels,但今天就先不談這個,因為畢竟這篇文章是專為對功率訓練的入門車友而設,所以從淺入深吧。 狀態管理圖 (PMC) PMC的全寫是 Performance Manager Chart,顧名思義是一個查看騎手表現的圖表,可以追踪到騎手的體能、疲勞和狀態情況。 PMC圖的幾個主要作用: 定義最佳的長期訓練負荷 找出可能導致疾病或過度訓練的時期 找出「訓練停滯」的時期 確保以理性方式應用漸進訓練的原理 逐漸減少訓練量為特定比賽/活動達到峰值 雖然 PMC圖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但是要了解 PMC的話,您需要了解當中的長期體能 (CTL),短期疲勞 (ATL)和訓練壓力平衡 (TSB)。 長期體能 (CTL) 長期體能 (CTL)...

誠功教室 - 心率 vs 功率訓練?

隨著科技的進步,功率計開始普及化,各大品牌推出的花款愈來愈多,價格亦日漸下調,吸引不少單車運動員和業餘愛好者開始使用功率計。從過去至今一直流行的心率訓練會否被淘汰?還是可以跟今天的功率訓練互相結合使用?今天起,我希望運用自己對科學訓練的認識,由淺入深跟大家分享更多關於單車功率訓練的知識,並在稍後的篇章附上一些學員案例,歡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進步! 簡單介紹一下,現今使用在單車的功率計方式主要以盤爪、曲柄、腳踏、花鼓、外加傳感器等,另外如在室內訓練,也可以使用附有功率計的騎行台。至於碼表方面,市場上大多的碼表都能接收 ANT+/藍牙信號的功率計。 首先,跟大家重溫三個方法以測量「訓練強度區間」: 1. RP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對於完全未接觸過科學訓練、沒有心率表或功率計的朋友,可利用「運動自覺強度」。這套訓練系統憑藉運動員自覺強度作為訓練強度的參考,在什麼工具都沒有的情況下,相信自己是最直接吧!「運動自覺強度」是將主觀對訓練強度作出一個量化的標準,並由弱至強分成一到十,大家可以理解成一到十成力。 2. 心率計:對科學訓練有初步認識的朋友,相信大家都聽過以公式直接計算「220減去自己年齡」,就可得出最大心率的古老方法。對於這個方法我絕不推薦使用,而且是不準確的。舉例一位30歲的運動員跟一位完全不做運動的同齡朋友,是否大家的最大心率都是190? 答案:肯定不是!要準確定義各個訓練強度區間,建議大家做一個測試,找出LT 乳酸閥心率 (Lactate Threshold Heart Rate,簡稱 LTHR),準確定義各個訓練強度區間。 3. 功率計:裝上功率計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次 FTP (功能性閾值功率,Functional Threshold Power) 測試,定義各個訓練強度區間。功率計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量化訓練的情況,將強度及訓練量轉化為數字,從而可以合理地安排訓練,提高訓練效率,避免過度訓練而受傷。另外,功率計可透過分析軟件監控專項訓練,如短途衝或耐力訓練,準確至每組相差 1瓦特 (w)也能顯示出來,了解自己的強弱項,並作出針對性改善。接著,讓我們看看心率和功率訓練的優點與缺點。 接著,讓我們看看心率和功率訓練的優點與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