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踏山地車賺取贊助 - 五件你不應該做的事 (翻譯:前奧運會香港三項鐡人代表麥素寧小姐Tania)


大概十天之前,我翻譯過一篇文章 <<贊助不是為你而生>>,引起運動界不少共鳴。今次我們很榮幸得到 2008年北京奧運三項鐵人代表麥素寧小姐 (Tania)的幫忙,義務為我們翻譯了一篇山地車版的贊助文章跟大家分享,希望給現有或期望獲得商業贊助的選手參考,讓運動界的發展可以愈來愈好,大家都一起做得更專業!

(麥素寧小姐,2008 北京奧運會香港三項鐡人代表、香港三項鐵人運動員、香港首席女鐵人,曾連續5年榮獲香港三項鐵人總會最佳女運動員獎,更是香港中文大學運動科學碩士。)


又來到一年一度的轉會季節了,我們喜歡的山地車品牌將整理他們的年度預算,一眾車手亦準備爭取贊助,以獲得車界內的名與利。當你努力爭取贊助時,無輪所得到的是多與少,我將給你以下五個忠告。

當你接觸贊助商時......
1) 永遠不要問人拿免費的東西
是的,「世界上是沒有免費午餐」,這古老諺語絕對正確。在單車的世界裏,零付出代表你所得到的是零。可能你能免費獲得一副大家夢寐以求的護眼罩,但作為一個受贊助的車手,背後付出的可是貴護眼罩十倍的金錢及時間來推廣贊助你的品牌。

這代表你需要寫賽後報告、與參賽的小孩交流、參與硬照及宣傳拍攝、上傳你的圖像至社交媒體等等。假如你能夠使心儀的贊助商知道你明白這些「不明文規訂」,那你很大機會得到他們的贊助。

記著,沒有任何東西是免費的 -- 在你爭取贊助之前,你要明白你付出幾多的努力、血、汗、淚來換取回來。因此,你要向贊助商清楚表達,他們在你身上投資時,你可以怎樣回報。

2) 切忌將你想得到的作為贊助商的

粗點說,有潛質及遠境的贊助商不會想知道你的夢想。如果他們有錢給你環遊世界及支付你所有費用,那為甚麼他們不花錢於自己身上?

他們不會花精神了解你的夢想,即管是環遊世界、參加Mega Avalanche比賽、學到back-flip、抑或是參加世界盃賽。他們只想知道你可以為他們做到甚麼。當他們已經有以百計的贊助車手,又有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你可以為他們帶來甚麼收益?

商業活動就是收益多於支出 - 一個受贊助的車手就是應該協助推廣品牌,從而賣出更多產品。若果你索取的多過你的回報,於贊助商而言你是帳面上是一項虧蝕,因此他們亦不會投資在你身上。相反地,若果你能顯示你的銷售能力,即你可以保證贊助商能獲得回報、你付出的多過你索取的 - 你向成功又邁進一步。


3) 不要向人吹噓你有潛質(有可能)做得多好

「我打算在冬天很勤力地密集式訓練,以提升自己的狀態,到夏天時便保持狀態,在每場比賽做到最好。」真是說得動聽。就好像我每天一早起床撿起扔在洗手間地上的褲子把它穿上,然後準時回到辦公室九時正立刻開工 -- 好像是。

贊助商經常收到眾多車手的贊助申請,而且絕大部份都已經非常有經驗和取得好成績。你不應只向贊助商訴說你可以做得有多好,你應告訴他們你已經達到甚麼水平及正在做/準備甚麼目標。的確,運動員有上進心才會不斷成長,但你至少能提供客觀真實及可信的成績,否則你很難說服他人和你合作。

4) 謹記複核你的串字、標點及文法
你的文筆不用像扥爾金般,不過,你寄出給贊助商的履歷前,請檢查清楚你的串字、標點及文法。假如你連一分鐘都不願花在複核上,那贊助商又何必花時間看你的履歷呢?此外,你這種態度怎會說服到贊助商你可以有系統地寫賽後報告、整齊地穿上戰衣、保持你的戰車整潔?你的電腦及電郵總會有複核串字的功能,再甚者找你的親人協助你核對吧。

此外,"sponsorship"的正確串法是"sponsorship",不是"SPONSERSHIP",串錯了人家只會覺得你在說「親愛的贊助商,你媽媽很胖,請給我免費的產品。」我只可以說句,祝你好運。


5) 請不要忘記你被贊助的目的 - 推銷產品
為何被贊助的車手胸口前總會有贊助商的標誌或名稱?為何他們總會說他們的車架是最好踏的?原因是他們要協助贊助商推銷產品啊!車手就是會行會講會騎車的廣告,就像雜誌佈的平面廣告,或是網上的橫額式廣告或影片中的標誌一樣。你被贊助的基本條件是令更多人選購贊助商的產品。殘酷點說,因你成功推銷而售出的產品應多過你自己免費得到的。贊助商選上你未必是看上你騎車有多出色,他們可是要你協助推銷以清還貸款,所以盡你所能吧。

好了,我說謊了,我還有兩點要分享......

6) 贊助可不是只限在比賽上
很多年輕的車手以為一個贊助車手只局限於參加比賽時。我重申,這想法是非常錯。你不僅代表你的贊助商參賽,還是一個活生生的廣告牌。身為代言人,你的職責是何時何地都在推廣品牌- 無論是訓練、上班或去酒吧喝一杯。參加比賽不是你得到贊助的唯一原素,推廣品牌才是!假若贊助商知道你了解「一年365日每天24小時都是推銷的機會」這道理,你不難成為他們的贊助運動員。


7) 最後但不是不重要 - 千萬不要做卑鄙的小人
這點其實是最重要。單車界的圈子很小,如果你的行為令人討厭,謠言就像野火般迅速漫延,很快便會臭名遠播。當我考慮是否與某位車手簽約時,我第一件會做的事就是向現在的車隊或贊助商查問他的背景。如果得到的結論是不太好,那麼他的合約待遇相對都會有所調降。

因此,你須時刻都保持禮貌、做一個好的推廣大使、常存感恩、人家拒絕贊助你或騎車不順意時都不應埋怨「發老脾」。不要因為你自己認為的自身價值與他人認為的有落差而走去得罪人家,更永遠不要擲你的單車或頭盔在地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知道自己跟環法冠軍實力的差距?

你有沒有想過 自己跟 環法冠軍實力的差距?比拼速度?踏頻還是心率?相信你跟環法冠軍都可以達到 180 次 / 分鐘的心率,但這足以反映實力?有沒有更實際而準確的參考?有!就是功率 (Power) 。 相信大家都聽過 功率 (Power) ,到底這是什麼?這是讓你能夠有更大力量的東要?可以說是,如果你懂得運用。今次跟大家簡單介紹使用功率計時,最先應該知道的參考數據,就是 FTP (Function Threshold Power ,功能閾值功值 ) 。 FTP (Function Threshold Power ,功能閾值功值 ) 代表的是你在 1 小時內可以穩定輸出最高的平均功率」。如果你的運動強度超過 FTP ,那你的體力下降會比較快;如強度低於 FTP ,你的運動時間可以持續得比較久。基本上,有了這個 參考數據, 就很容易安排訓練強度,而也是使用功率計的一大優勢。 FTP 的測試方法可以是騎 1 小時單車, 所得出的平均功率即為 FTP ,這是 FTP 測試的黃金標準。不過現在除了騎行台,想找一個能夠持續騎 1 小時的地方也是很不容易,而且在 1 小時的節奏控制方面也相對較難,所以 《 Training and Racing With a Power Meter 》一書提供了簡易、也是很受歡迎的測試方法: 20 分鐘的平均功率 X 0.95 = FTP 這意謂著用 20 分鐘的平均功率來“推估” 1 小時的平均功率, X 0.95 是“假設”隨著時間拉長,你的運動能力會衰退 5% 。然而得出的結果仍要再計算騎手的體重,例如同樣騎出 200w , 100kg 和 50kg 體重的騎手,反映出的能力也不一樣。 FTP 很重要,但你有目標了嗎? FTP 代表你的體能,不是變好就是變差,因此建議大家可以每 12 星期左右做一次測試,用來追蹤體能的情況。知道 FTP 後,這只是功率訓練的起點,這個參考數據可以協助教練更容易制定訓練計劃,幫助你的提升。 不過, 這些數值從來都不是終點,它是幫助我們通往目標的工具,所以大家心中對於單車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目標因人而異,它可能是不停腳騎上大帽山,完成一場比賽等。 最後,請記住 這些都是你單車生涯中的目標並非終點,你可以當成測驗或考試,去提醒...

誠功教室 - 功率用語 (下)

承接 上一篇文章 ,本篇文章中,我將會為大家繼續介紹更多的功率用語,包括功率資料圖表 (Power Profile)、訓練區間 (Training Zone)的定義、狀態管理圖 (PMC)、長期體能 (CTL)、短期疲勞 (ATL)以及訓練壓力平衡 (TSB)等。 在今篇開始之前,假定大家已是做過功能閾值功率 (FTP)測試,另外有其他測試也可以一一在下一篇如何開始功率訓練再分享。 功率資料圖表 (Power Profile) 構建功率資料圖表,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每位騎手他們的個人能力。因為每位騎手都會有其優勢和限制因素,總不能所有人都吃同樣的「大鑊飯」。 可以比較上圖兩位騎手的功率資料圖表,他們在各個特定時間的表現都有所不同。 診斷和處方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賽事/活動的體能需求。雖然很多時候,賽事/活動的「類型」都很相似,但是每一場都會因其時間和地型等條件而有不同的獨特性,因此對騎手的體能需求也可透過功率資料圖表中特定時間的生理表現中表達出來。例如某些賽事/活動對於長時間維持穩定高功率的能力有很高要求,那麼這個就有與 LT/ FTP直接相關;繞圈賽需要經常高低功率變速,那麼就跟氧能力有關。 訓練區間 (Training Zone) 當我們完成首個功能閾值功率 (FTP)測試後,那就可以建立準確的訓練區間,並開始功率訓練,針對特定時間範圍和目標強度去「開功」。 另外,我們在訓練區間中,還有更個人化的 iLevels,但今天就先不談這個,因為畢竟這篇文章是專為對功率訓練的入門車友而設,所以從淺入深吧。 狀態管理圖 (PMC) PMC的全寫是 Performance Manager Chart,顧名思義是一個查看騎手表現的圖表,可以追踪到騎手的體能、疲勞和狀態情況。 PMC圖的幾個主要作用: 定義最佳的長期訓練負荷 找出可能導致疾病或過度訓練的時期 找出「訓練停滯」的時期 確保以理性方式應用漸進訓練的原理 逐漸減少訓練量為特定比賽/活動達到峰值 雖然 PMC圖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但是要了解 PMC的話,您需要了解當中的長期體能 (CTL),短期疲勞 (ATL)和訓練壓力平衡 (TSB)。 長期體能 (CTL) 長期體能 (CTL)...

誠功教室 - 心率 vs 功率訓練?

隨著科技的進步,功率計開始普及化,各大品牌推出的花款愈來愈多,價格亦日漸下調,吸引不少單車運動員和業餘愛好者開始使用功率計。從過去至今一直流行的心率訓練會否被淘汰?還是可以跟今天的功率訓練互相結合使用?今天起,我希望運用自己對科學訓練的認識,由淺入深跟大家分享更多關於單車功率訓練的知識,並在稍後的篇章附上一些學員案例,歡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進步! 簡單介紹一下,現今使用在單車的功率計方式主要以盤爪、曲柄、腳踏、花鼓、外加傳感器等,另外如在室內訓練,也可以使用附有功率計的騎行台。至於碼表方面,市場上大多的碼表都能接收 ANT+/藍牙信號的功率計。 首先,跟大家重溫三個方法以測量「訓練強度區間」: 1. RP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對於完全未接觸過科學訓練、沒有心率表或功率計的朋友,可利用「運動自覺強度」。這套訓練系統憑藉運動員自覺強度作為訓練強度的參考,在什麼工具都沒有的情況下,相信自己是最直接吧!「運動自覺強度」是將主觀對訓練強度作出一個量化的標準,並由弱至強分成一到十,大家可以理解成一到十成力。 2. 心率計:對科學訓練有初步認識的朋友,相信大家都聽過以公式直接計算「220減去自己年齡」,就可得出最大心率的古老方法。對於這個方法我絕不推薦使用,而且是不準確的。舉例一位30歲的運動員跟一位完全不做運動的同齡朋友,是否大家的最大心率都是190? 答案:肯定不是!要準確定義各個訓練強度區間,建議大家做一個測試,找出LT 乳酸閥心率 (Lactate Threshold Heart Rate,簡稱 LTHR),準確定義各個訓練強度區間。 3. 功率計:裝上功率計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次 FTP (功能性閾值功率,Functional Threshold Power) 測試,定義各個訓練強度區間。功率計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量化訓練的情況,將強度及訓練量轉化為數字,從而可以合理地安排訓練,提高訓練效率,避免過度訓練而受傷。另外,功率計可透過分析軟件監控專項訓練,如短途衝或耐力訓練,準確至每組相差 1瓦特 (w)也能顯示出來,了解自己的強弱項,並作出針對性改善。接著,讓我們看看心率和功率訓練的優點與缺點。 接著,讓我們看看心率和功率訓練的優點與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