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日本北海道單車遊


近年愈來愈多車友喜愛單車旅遊,對於平時忙於工作又要準備比賽的我,的確別有一番感覺,更會令人著迷。而最為香港人熟悉單車旅遊的地方相信是台灣或日本沖繩,不知大家有否去過日本北海道騎單車?北海道主要分成:道北、道央、道東、道南四個地方,要環繞一周的距離足足是 2,400公里左右,如果以每日騎 80公里,需連續 30天才可完成,好不容易吧?!(希望我和鄭太將來有機會試一次)


今次我和鄭太的北海道單車之旅是五天四夜,頭尾兩天內有大半天時間都在飛機中渡過,當中只有三天時間騎車(在香港工作請假就是不容易),騎行路線主要集中在道北和道央部份精選的著名景點。

從香港到新千歲機場有直航的航班,也可以選擇前往至東京或大阪機場再轉乘內陸機 JAL到達新千歲機場。如要自攜單車的車友需注意的地方包括是單車袋的尺寸規定和行李重量。另外如果只是以當地單車旅遊為主的朋友,建議隨身行李輕裝上陣,除了單車服裝外,便服可以快乾物料為主。


根據「自行車旅遊北海道推進連絡會」的路線推介,可以將北海道分為 7個地區及 14個騎行路段。從最長的環北海道一周 2,400分里,到分為美唄、札幌、NISEKO、日高、十勝及釧路.摩週地區去細分騎行路線也各有特色,大家不仿參考一下。


我和鄭太的北海道單車之旅第一天,是由當地的車友帶我們到北海道美瑛町最著名的景點 Seven Star 之木、親子之木、北西之丘及 Ken & Mary之木(怎麼不是 Ken & Shelly?  想知道答案的可以搜尋一下)這裡周圍也有一望無際的麥田,而農作物是依照氣候更換不同農作物來栽種,所以每種農作物收成時間都不同,形成像大自然的拼布般,所以有「拼布之路」的名稱。



拍照過後我們大顆兒騎車到富田農場,這是位於北海道中富良野町北星地區一個種植花卉的農場,以大面積的薰衣草花田聞名,騎車之餘,當然要吃一杯薰衣草味道的雪糕吧!補給過後我們騎車到由當地車友夫婦開設的餐廳 YAMAICHI午餐,他們的蔬菜都是自己種植,也會自己動手做面包,收成期的時候大家還可以一起去收割,能夠吃新鮮的食物心情也會變得好!


北海道單車之旅的第二天,我們透過「4+2」的方式(自駕汽車加單車作為混合交通工具)前往位於日本最北端的稚內市豐富町的人氣咖啡店 Ferme フェルム午餐,這裡最著名的是鮮牛奶意粉及香濃軟雪糕,想起來也想再吃多一次! 午餐過後我們到了日本地圖最頂端的最北之岬,岬角的尖端立有「日本最北端之地石碑」,附近有宮林藏的雕像和紀念碑座落各處,晚上著燈後更顯夢幻風情。附近的宗谷丘陵是日本最北端的丘陵地形,是形成於兩萬年前的冰河期,也是唯一一個能夠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冰河地形,真是要讚嘆大自然的神奇,這裡的牧場有很多黑牛,幸運的話還會見到鹿在散步。騎多一會兒,我們到達了白色步道,這裡全都是用白色貝殼鋪設而成的「純白步道」,兩邊就是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那時剛好日落時份,瞬間變成了浪漫的畫面。這裡附近還有寬闊的公路及無敵大海景,旁邊座立了 57座巨型白色大風車,這是日本國內最大的 Otonrui風力發電站,除了為北海道提供電力之外,更是拍攝愛好者的聖地。



單車旅程的最後一天,由於遇上颱風,札幌的天氣開始不穩定,上午騎車的行程改成室內的活動- 參觀白之戀人工場。「白之戀人」朱古力餅是北海道旅遊手信必選,在香港已經吃過很多次,但從未參觀過製作工場,原來現在已改裝成白之戀人公園,今天我們還體驗了在烤好約 14cm的心型白之戀人餅乾上作畫裝飾,之後會包裝好送給我們。




我們的午餐前往了位於石狩市的 Salmon Factory,這裡就像一個魚市場,有很多新鮮的刺身,樓上有一家餐廳,喜歡魚生刺身的朋友,來到這邊是不能錯過的。 下午的天氣開始轉好,我們開始了騎車的旅程,並安排了最後前往 ROYCE巧克力的直營店參觀作結。那裡有各式各樣的特別版手信,還有 ROYCE巧克力的麵包購買,而且咖啡是免費提供的,對於喜歡巧克力和喝咖啡的朋友,這裡是作為中途休息站的好地方。 雖然今次的旅程比賽短促,但是卻令我們大開眼界,看到北海道的醉人美景,確認讓人有不想離開的感覺。人生短短幾十年,活在當下,有機會要更多放眼世界,看更多美麗的風景,認識更多的新朋友。都是那句話:「開車太快,走路太慢,只有騎單車才能留住人生的美景。」


感謝 GoodDay北海道邀請及贊助這次旅程!更要感謝這次旅程的每一位,因為您們讓行程更精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知道自己跟環法冠軍實力的差距?

你有沒有想過 自己跟 環法冠軍實力的差距?比拼速度?踏頻還是心率?相信你跟環法冠軍都可以達到 180 次 / 分鐘的心率,但這足以反映實力?有沒有更實際而準確的參考?有!就是功率 (Power) 。 相信大家都聽過 功率 (Power) ,到底這是什麼?這是讓你能夠有更大力量的東要?可以說是,如果你懂得運用。今次跟大家簡單介紹使用功率計時,最先應該知道的參考數據,就是 FTP (Function Threshold Power ,功能閾值功值 ) 。 FTP (Function Threshold Power ,功能閾值功值 ) 代表的是你在 1 小時內可以穩定輸出最高的平均功率」。如果你的運動強度超過 FTP ,那你的體力下降會比較快;如強度低於 FTP ,你的運動時間可以持續得比較久。基本上,有了這個 參考數據, 就很容易安排訓練強度,而也是使用功率計的一大優勢。 FTP 的測試方法可以是騎 1 小時單車, 所得出的平均功率即為 FTP ,這是 FTP 測試的黃金標準。不過現在除了騎行台,想找一個能夠持續騎 1 小時的地方也是很不容易,而且在 1 小時的節奏控制方面也相對較難,所以 《 Training and Racing With a Power Meter 》一書提供了簡易、也是很受歡迎的測試方法: 20 分鐘的平均功率 X 0.95 = FTP 這意謂著用 20 分鐘的平均功率來“推估” 1 小時的平均功率, X 0.95 是“假設”隨著時間拉長,你的運動能力會衰退 5% 。然而得出的結果仍要再計算騎手的體重,例如同樣騎出 200w , 100kg 和 50kg 體重的騎手,反映出的能力也不一樣。 FTP 很重要,但你有目標了嗎? FTP 代表你的體能,不是變好就是變差,因此建議大家可以每 12 星期左右做一次測試,用來追蹤體能的情況。知道 FTP 後,這只是功率訓練的起點,這個參考數據可以協助教練更容易制定訓練計劃,幫助你的提升。 不過, 這些數值從來都不是終點,它是幫助我們通往目標的工具,所以大家心中對於單車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目標因人而異,它可能是不停腳騎上大帽山,完成一場比賽等。 最後,請記住 這些都是你單車生涯中的目標並非終點,你可以當成測驗或考試,去提醒...

誠功教室 - 功率用語 (下)

承接 上一篇文章 ,本篇文章中,我將會為大家繼續介紹更多的功率用語,包括功率資料圖表 (Power Profile)、訓練區間 (Training Zone)的定義、狀態管理圖 (PMC)、長期體能 (CTL)、短期疲勞 (ATL)以及訓練壓力平衡 (TSB)等。 在今篇開始之前,假定大家已是做過功能閾值功率 (FTP)測試,另外有其他測試也可以一一在下一篇如何開始功率訓練再分享。 功率資料圖表 (Power Profile) 構建功率資料圖表,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每位騎手他們的個人能力。因為每位騎手都會有其優勢和限制因素,總不能所有人都吃同樣的「大鑊飯」。 可以比較上圖兩位騎手的功率資料圖表,他們在各個特定時間的表現都有所不同。 診斷和處方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賽事/活動的體能需求。雖然很多時候,賽事/活動的「類型」都很相似,但是每一場都會因其時間和地型等條件而有不同的獨特性,因此對騎手的體能需求也可透過功率資料圖表中特定時間的生理表現中表達出來。例如某些賽事/活動對於長時間維持穩定高功率的能力有很高要求,那麼這個就有與 LT/ FTP直接相關;繞圈賽需要經常高低功率變速,那麼就跟氧能力有關。 訓練區間 (Training Zone) 當我們完成首個功能閾值功率 (FTP)測試後,那就可以建立準確的訓練區間,並開始功率訓練,針對特定時間範圍和目標強度去「開功」。 另外,我們在訓練區間中,還有更個人化的 iLevels,但今天就先不談這個,因為畢竟這篇文章是專為對功率訓練的入門車友而設,所以從淺入深吧。 狀態管理圖 (PMC) PMC的全寫是 Performance Manager Chart,顧名思義是一個查看騎手表現的圖表,可以追踪到騎手的體能、疲勞和狀態情況。 PMC圖的幾個主要作用: 定義最佳的長期訓練負荷 找出可能導致疾病或過度訓練的時期 找出「訓練停滯」的時期 確保以理性方式應用漸進訓練的原理 逐漸減少訓練量為特定比賽/活動達到峰值 雖然 PMC圖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但是要了解 PMC的話,您需要了解當中的長期體能 (CTL),短期疲勞 (ATL)和訓練壓力平衡 (TSB)。 長期體能 (CTL) 長期體能 (CTL)...

誠功教室 - 心率 vs 功率訓練?

隨著科技的進步,功率計開始普及化,各大品牌推出的花款愈來愈多,價格亦日漸下調,吸引不少單車運動員和業餘愛好者開始使用功率計。從過去至今一直流行的心率訓練會否被淘汰?還是可以跟今天的功率訓練互相結合使用?今天起,我希望運用自己對科學訓練的認識,由淺入深跟大家分享更多關於單車功率訓練的知識,並在稍後的篇章附上一些學員案例,歡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進步! 簡單介紹一下,現今使用在單車的功率計方式主要以盤爪、曲柄、腳踏、花鼓、外加傳感器等,另外如在室內訓練,也可以使用附有功率計的騎行台。至於碼表方面,市場上大多的碼表都能接收 ANT+/藍牙信號的功率計。 首先,跟大家重溫三個方法以測量「訓練強度區間」: 1. RP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對於完全未接觸過科學訓練、沒有心率表或功率計的朋友,可利用「運動自覺強度」。這套訓練系統憑藉運動員自覺強度作為訓練強度的參考,在什麼工具都沒有的情況下,相信自己是最直接吧!「運動自覺強度」是將主觀對訓練強度作出一個量化的標準,並由弱至強分成一到十,大家可以理解成一到十成力。 2. 心率計:對科學訓練有初步認識的朋友,相信大家都聽過以公式直接計算「220減去自己年齡」,就可得出最大心率的古老方法。對於這個方法我絕不推薦使用,而且是不準確的。舉例一位30歲的運動員跟一位完全不做運動的同齡朋友,是否大家的最大心率都是190? 答案:肯定不是!要準確定義各個訓練強度區間,建議大家做一個測試,找出LT 乳酸閥心率 (Lactate Threshold Heart Rate,簡稱 LTHR),準確定義各個訓練強度區間。 3. 功率計:裝上功率計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次 FTP (功能性閾值功率,Functional Threshold Power) 測試,定義各個訓練強度區間。功率計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量化訓練的情況,將強度及訓練量轉化為數字,從而可以合理地安排訓練,提高訓練效率,避免過度訓練而受傷。另外,功率計可透過分析軟件監控專項訓練,如短途衝或耐力訓練,準確至每組相差 1瓦特 (w)也能顯示出來,了解自己的強弱項,並作出針對性改善。接著,讓我們看看心率和功率訓練的優點與缺點。 接著,讓我們看看心率和功率訓練的優點與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