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決勝下班後:山崗上的騎士 享受失控與控制之間:市場推廣×山地單車

雖然已是一年前的報紙訪問,但有時候看看自己的「奮鬥」故事,可作提醒自己,今天的我是不容易的捱過來…

【明報專訊】人稱「肥誠」的鄭澤誠其實一點也不肥,問他為何有這個外號,他說因為踩單車之前他是一個肥仔。今年二十多歲的他,從中學開始踩單車,曾以全職運動員身分加入香港單車代表隊,雖在港隊短短一年裏未曾取得耀眼成績,但退出後仍熱愛玩單車。現在他於一家貿易公司做市場推廣,大部分時間坐在辦公室裏,主要在周末玩山地單車。下月,他將與搭檔Derek挑戰南非舉行的Absa Cape Epic山地單車比賽。



周末飛躍天平山
香港持續了多日的寒冷天氣,氣溫曾比舉行冬季奧運的索契還要低。星期六稍有回暖,鄭澤誠(肥誠)約了朋友上午九時到天平山練習,準備下月的比賽。天平山位於上水,從港鐵站坐的士前往幾分鐘便到。的士司機一時找不到路,向電台求助,透過電台指路的司機說完怎樣去後,說了一句﹕「去得嗰邊都係嗰啲友。」他說的「嗰啲友」想必就是玩山地單車的人。從山腳到半山腰的練習場地,還要走一段山路。抵達後發現果然有二十多名單車手,有的正從山上俯衝下來,有的正準備離開;遠遠望去,另一個山頭還有幾個人在玩。旁邊有個山谷,是駐港解放軍的練靶場,軍人也剛結束練習正結隊離開。

肥誠家住火炭,從家裏出發踩大約一個小時單車,就能到達天平山。他說天平山是一個非常適合山地車新手練習的地方,因為山不高,也沒有太多的樹,在這裏練習會更安全一點。可鄰近解放軍靶場會有危險嗎?解放軍練靶時,會有紅旗豎起,以作警示,兩邊的人倒是安全。玩山地單車的另一熱門地是大帽山,肥誠說大帽山較多樹,還有懸崖,是比較高階的山地車練習場。



送外賣掙錢買單車
肥誠念中二時才學單車,不算學得早,最初也只是抱着休閒心態和同學騎到大尾篤玩玩而已,更加沒有參加比賽的想法。漸漸愛上單車後,買了一部三百多元的普通二手單車,經常跑到單車舖外「打躉」,見別人用山地單車玩花式很有趣,又開始愛上山地單車,還報名參加比賽,第一次出賽是在西貢,騎的是一千多元的車。第二次比賽時,因為不熟悉賽例,肥誠的單車在比賽中爆胎,換上朋友的單車繼續比賽,結果被取消資格。對於肥誠而言,山地單車比公路單車更加刺激和富有變化,在山上奔馳時車子總是在「失控與控制之間」,沿途還有美麗的風景。

學生時代,為了買一部山地單車,肥誠去餐廳做兼職外賣員,路程愈遠他愈是主動要求去送,因為小費更多。他騎着單車送外賣,從馬鞍山到西貢,他說騎單車比乘車更快。到達目的地卻沒地方泊車,「那時的保安還沒那麼嚴,我便把單車帶到樓上去」。買新車後,單車舖老闆謝永文要和他鬥車,輸的請吃一餐飯。當時肥誠不知道謝永文來歷,又見人家只是騎幾百元的普通單車,便接受挑戰,結果輸得一敗塗地。謝永文是肥誠單車生涯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後來不僅給他提供了在單車舖兼職的機會,義務訓練他,還介紹了其他單車好手給他認識。有一次,鄭父把肥誠的單車藏了起來,謝永文和他一起找遍了馬鞍山的垃圾房。



父親反對下的堅持
鄭父是玩具廠的老闆,一直想子承父業,覺得沉迷單車是玩物喪志,是導致兒子學業不佳的原因,所以對於兒子玩車不以為然。鄭父試過多種方法阻止肥誠玩單車﹕丟掉他比賽贏來的獎盃,甚至「利誘」他放棄單車就有更多零用錢,但肥誠不為所動。雖然後來肥誠讀了一個玩具設計文憑,但並沒有走上繼承父業的道路,依然執迷於山地單車。「後來父親在報紙上看到我比賽的消息,對山地單車多了了解,才開始有些正面的看法。」

至於鄭母的態度,則是對兒子的安全最為擔憂。肥誠坦承年少時不懂事,就算在媽媽面前也會玩飛樓梯,難怪令媽媽擔心。他心裏知道,媽媽對他玩單車還是很支持的。有次參加沙田公路賽,肥誠完成比賽後,看到妹妹帶着母親來,很是意外。



退出港隊繼續參賽
介紹肥誠加入體育學院青苗計劃的文惠忠,也是在單車舖認識的。當時文惠忠送貨到單車舖,和肥誠聊起天來。肥誠發現對方是說話很有趣的人,後來又從謝永文口中得知文惠忠原來是前香港單車代表隊成員。參加青苗計劃後,文惠忠協助肥誠轉為全職運動員,拿的年薪是一萬二千元——如此低的政府資助,直到黃金寶在2007年贏得世界冠軍後才有所增加。

無奈生活逼人,在港隊一年後,肥誠轉為業餘運動員,一邊工作掙得生活所需,一邊繼續山地單車的興趣,也會選擇一些比賽參加,一年大約參加十場。現在的他,會專門挑那些沿途風景優美、距離較長的賽事。對於他來說,下月在南非舉行的Absa Cape Epic山地單車比賽就是一個有意思的比賽。這比賽素有「山地車的環法賽」之稱,在八天時間裏完成全長七百多公里的賽程,累計爬升高度達一萬五千多公尺,每天比賽完成後就在野外紮營過夜。今年的比賽在去年三月已開始報名,雖然報名費高達每隊45,900南非幣(約32,300港元),但仍吸引了世界各地好手報名。



比賽必須由兩人組隊參加,兩人之間的時間差距不能超過兩分鐘。這幾個月以來,肥誠與搭檔阿Derek加強了訓練,由原本每次練兩三小時增至五六小時,從早上練到中午—也就是說,本來用來休息的周六日,差不多一半時間用於單車訓練。肥誠表示,因為Derek在澳洲長大,是只懂說英文的華人,而他自己的英文也不是很好,所以與拍檔的溝通將是他們要面對的挑戰之一。他沒有想過要取得什麼成績,只想盡力而為,在南非的美麗大自然中享受非一般的比賽過程。


文:陳奉京
圖:黃志東、陳淑安、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小玲

美術﹕SIUKI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知道自己跟環法冠軍實力的差距?

你有沒有想過 自己跟 環法冠軍實力的差距?比拼速度?踏頻還是心率?相信你跟環法冠軍都可以達到 180 次 / 分鐘的心率,但這足以反映實力?有沒有更實際而準確的參考?有!就是功率 (Power) 。 相信大家都聽過 功率 (Power) ,到底這是什麼?這是讓你能夠有更大力量的東要?可以說是,如果你懂得運用。今次跟大家簡單介紹使用功率計時,最先應該知道的參考數據,就是 FTP (Function Threshold Power ,功能閾值功值 ) 。 FTP (Function Threshold Power ,功能閾值功值 ) 代表的是你在 1 小時內可以穩定輸出最高的平均功率」。如果你的運動強度超過 FTP ,那你的體力下降會比較快;如強度低於 FTP ,你的運動時間可以持續得比較久。基本上,有了這個 參考數據, 就很容易安排訓練強度,而也是使用功率計的一大優勢。 FTP 的測試方法可以是騎 1 小時單車, 所得出的平均功率即為 FTP ,這是 FTP 測試的黃金標準。不過現在除了騎行台,想找一個能夠持續騎 1 小時的地方也是很不容易,而且在 1 小時的節奏控制方面也相對較難,所以 《 Training and Racing With a Power Meter 》一書提供了簡易、也是很受歡迎的測試方法: 20 分鐘的平均功率 X 0.95 = FTP 這意謂著用 20 分鐘的平均功率來“推估” 1 小時的平均功率, X 0.95 是“假設”隨著時間拉長,你的運動能力會衰退 5% 。然而得出的結果仍要再計算騎手的體重,例如同樣騎出 200w , 100kg 和 50kg 體重的騎手,反映出的能力也不一樣。 FTP 很重要,但你有目標了嗎? FTP 代表你的體能,不是變好就是變差,因此建議大家可以每 12 星期左右做一次測試,用來追蹤體能的情況。知道 FTP 後,這只是功率訓練的起點,這個參考數據可以協助教練更容易制定訓練計劃,幫助你的提升。 不過, 這些數值從來都不是終點,它是幫助我們通往目標的工具,所以大家心中對於單車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目標因人而異,它可能是不停腳騎上大帽山,完成一場比賽等。 最後,請記住 這些都是你單車生涯中的目標並非終點,你可以當成測驗或考試,去提醒

誠功教室 - 功率用語 (下)

承接 上一篇文章 ,本篇文章中,我將會為大家繼續介紹更多的功率用語,包括功率資料圖表 (Power Profile)、訓練區間 (Training Zone)的定義、狀態管理圖 (PMC)、長期體能 (CTL)、短期疲勞 (ATL)以及訓練壓力平衡 (TSB)等。 在今篇開始之前,假定大家已是做過功能閾值功率 (FTP)測試,另外有其他測試也可以一一在下一篇如何開始功率訓練再分享。 功率資料圖表 (Power Profile) 構建功率資料圖表,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每位騎手他們的個人能力。因為每位騎手都會有其優勢和限制因素,總不能所有人都吃同樣的「大鑊飯」。 可以比較上圖兩位騎手的功率資料圖表,他們在各個特定時間的表現都有所不同。 診斷和處方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賽事/活動的體能需求。雖然很多時候,賽事/活動的「類型」都很相似,但是每一場都會因其時間和地型等條件而有不同的獨特性,因此對騎手的體能需求也可透過功率資料圖表中特定時間的生理表現中表達出來。例如某些賽事/活動對於長時間維持穩定高功率的能力有很高要求,那麼這個就有與 LT/ FTP直接相關;繞圈賽需要經常高低功率變速,那麼就跟氧能力有關。 訓練區間 (Training Zone) 當我們完成首個功能閾值功率 (FTP)測試後,那就可以建立準確的訓練區間,並開始功率訓練,針對特定時間範圍和目標強度去「開功」。 另外,我們在訓練區間中,還有更個人化的 iLevels,但今天就先不談這個,因為畢竟這篇文章是專為對功率訓練的入門車友而設,所以從淺入深吧。 狀態管理圖 (PMC) PMC的全寫是 Performance Manager Chart,顧名思義是一個查看騎手表現的圖表,可以追踪到騎手的體能、疲勞和狀態情況。 PMC圖的幾個主要作用: 定義最佳的長期訓練負荷 找出可能導致疾病或過度訓練的時期 找出「訓練停滯」的時期 確保以理性方式應用漸進訓練的原理 逐漸減少訓練量為特定比賽/活動達到峰值 雖然 PMC圖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但是要了解 PMC的話,您需要了解當中的長期體能 (CTL),短期疲勞 (ATL)和訓練壓力平衡 (TSB)。 長期體能 (CTL) 長期體能 (CTL)

#鄭澤誠教練 - 單車小知識# 單車爬坡技巧分享 - (上)

#鄭澤誠教練 - 單車小知識# 單車爬坡技巧分享 - (上) 單車爬坡,尤其是爬長坡、陡坡,看似艱巨,實際上掌握了技巧,並不難。 很多車友情願連續騎100公里的平路,也不願意上幾公里的坡。後來認真研究了一下技巧,稍加練習,上坡已經不是難事了。 大家可以記著這口訣:「精神的力量、自然放鬆、及時變速、保持節奏、變換姿勢、注意路線。」 精神的力量 面對長長的陡坡,不要怕,一怕就註定失敗。相信自己,一定能輕易到達山頂。想像一下突破極限,到達山頂的痛快;想像一下上坡過程中是多麼的輕鬆。這就是精神意志的力量,在面對挑戰的時候可以獲得數倍的動力。 在爬坡過程中,運用想像力,看著前面的一些參照物 (一棵樹,一座路燈,一塊大石,一個彎道),想像自己和參照物之間有一根繩子,這跟繩子正拉著自己往上。 自然放鬆 這是單車運動的基本技巧,任何時候都要讓自己保持自然放鬆的狀態。平路的時候,自然放鬆,自然地踩踏;爬坡的時候也要自然放鬆,緊張只會讓自己額外消耗更多的體力。雙手不要緊握車把,這樣不利於吸收前輪的震動,手掌很容易感覺酸痛。緊張的時候,很自然地會屏住呼吸,會打亂踩踏的節奏。爬坡的時候,告訴自己,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讓自己臉帶微笑。跟周圍的人打打招呼,也會讓自己感覺輕鬆。 及時變速 上坡的時候,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齒比。怎樣才是適合自己的齒比呢?這個因人而異,自己要多練,多摸索。按照我們在平路的時候,踩踏的頻率 (轉數)大概是90-120轉/分鐘。平路的時候,調整傳動比,能長時間保持這個踩踏速率,速度比較快而又感覺輕鬆,這個齒輪比就是適合自己的比率。爬坡的時候,踩踏頻率(轉數)一般是60-80轉/分鐘。及時調整齒比,讓自己不會感覺太辛苦,又能保持一定的速度,這樣就是適合自己的齒比。上坡時若齒比太低,而為了獲得上坡的動力,不得不重踩,這樣非常費力,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很快就沒力氣了。 保持節奏 前面講的踩踏頻率是一個節奏,還有呼吸的節奏。呼吸的頻率和踩踏的頻率同步,當然不是一比一的同步,誰都不可能一分鐘呼吸60次。到底踩踏多少次呼吸一次,這個也是因人而異,因身體素質而異,多練習才能掌握。呼吸的時候用被動吸氣方式。方法是:用力把氣呼出,然後被動地吸氣。其實這種呼吸方式就是氣功、瑜伽、催眠的呼吸方式,道理是想